藻類通常是指一群在水中以浮游方式生活,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型微型植物。藻是全球分布的最古老的光合生物,大約出現于35億年前,但是它們能夠很好地適應現代的環境條件,廣泛分布于江河、湖泊、海洋、土壤、巖石、樹干等地方。在溫帶地區的地表水中,藻類在冬天幾乎不存在,而在溫暖天氣期間進行發育,有時呈爆炸性地增長。
超聲波技術是一種清潔的環境處理技術,操作和控制容易,便于引進自動化操作手段,在處理中不引入其他的化學物質,而且反應條件溫和,反應速度快,秦松等在處理螺旋藻原生質的實驗中,用頻率20kHz、功率15W的超聲波對螺旋藻輻照30s之后,就發現藻絲體的斷裂,可見一定頻率和功率的超聲波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可對藻類造成損傷,達到殺藻抑藻的目的。而且超聲波在殺藻過程中,還可以提高其他有機物的去除率,藻毒素的含量也是重要的水質指標。
藻類的繁殖對湖泊生態系統與水體功能的破壞
1.水質惡化,破壞湖水固有的物理特征
在富營養水體中生長著以藍藻、綠藻為優勢種類的大量水藻,由于密集的水藻覆蓋了水體,使水體透明度明顯降低,湖水感官性狀大大下降。同時,由于表層有密集的藻類,使陽光難以透射進入湖泊深層,陽光在穿射過程中被藻類吸收而衰減,使得溶解氧的來源隨之減少。此外,藻類死亡后不斷地腐爛分解,會消耗深層水體大量的溶解氧,進而使水體中的溶解氧降低,其直接結果是其他生物失去生命必須的氧氣而死亡。藻類死亡后沉入水底,在細菌作用下分解,使湖水中懸浮物和有機物的濃度增加。此外,藻類大量繁殖還能增加水的色度、臭味,其原因主要在于藻類和放線菌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發臭物質。幾乎所有的浮游性藻類都能產生異嗅物,如藍藻、硅藻、綠藻、金藻、渦鞭藻等,藍藻是主要的發臭藻類之一,引起的異嗅也較強烈。更為嚴重的是某些藻類能夠分泌、釋放有毒物質(藻毒素),危害人體與水生生物的健康,如藍藻門的銅綠微囊藻等會分泌微囊藻毒素。長期飲用受污染的湖水能引起飲用者患各種急性或慢性的疾病,如肝癌等。
2.水生生態系統破壞
一旦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狀態,水體的正常生態平衡將被擾亂,生物種群會顯示出劇烈的波動,這種生物種類演替會導致水生生物的穩定性和多樣性降低。水體富營養化使水體失去原有功能,促使湖泊老化。
在自然水體中,通過超聲輻照,抑制水體中藻類的生長和繁殖,從而控制水華的爆發,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多。